2004年9月16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识法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浙江民间艺术保护一览
本报记者 陈晓青

  浙江浓郁的乡土风情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。龙舞、竹马、田歌、剪纸、刺绣、渔歌、农民画等种类繁多,“三雕一塑”的东阳木雕、青田石雕、乐清黄杨木雕和“瓯塑”蜚声中外。正在举办的七艺节上,观众有幸可以看到几百种浙江的民间艺术。
    记者在七艺节大型群众文艺活动开幕式彩排现场,逮到了民间艺术的专家、浙江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、民间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吴露生研究员,听他介绍了我省民间艺术的基本情况。
    吴露生告诉记者,浙江是民间艺术的大省,现有的品种达上千种之多。一般来说,民间艺术分为两大类: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。像音乐、戏曲、舞蹈、曲艺等属于表演艺术;雕塑、绘画、布艺、纸艺、陶艺、瓷艺、灯彩等属于造型艺术。戏曲是表演艺术中的一个大类,越剧起源于民间“落地唱书”,后来经过慢慢演变,变成今天的越剧。杭剧、湖剧、睦剧、绍剧、甬剧等都是从民间戏剧中发展而来的。在这些戏曲中,少数剧种已濒临灭绝的危机,如浙南丽水一带,由种香菇的农民发明的菇民戏,浙中东阳、永康一带的醒感戏、目连戏,他们没有剧团,艺人也很少。吴露生说,在宁海有一个全国惟一的平调剧团。他们有一绝活“耍牙”,因此剧种技艺高超,经民间艺术保护组织的强烈呼吁,幸存了下来。另外像遂昌的“高腔”,堪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,他们的剧团在全国也仅此一家,不过目前该团经费困难,剧团生存举步维艰。
    历史上盛传“江南声俱皆出于此”的德清前溪歌舞,在中国舞蹈史上享有重要地位。李白、杜甫等大诗人也曾留下赞誉之词,但到了宋代,该舞被湮灭。研究人员目前发现,在德清民间流传的“扫蚕花地”歌舞和前溪歌舞有一定联系,不过这个发现还有待于考证。在七艺节上观众看到的龙舞、狮舞、灯舞、鼓舞灯也都是舞蹈的一种。
    曲艺中的绍兴莲花落、小锣书、小日昏、金华道情等无不脍炙一方。而渊源与绍剧并驾的诸暨西路乱弹如今已失传。
    在造型艺术中,有在全国享有盛名东阳木雕、青田石雕、黄杨木雕、瓯塑等。嵊州的泥塑是近几年新涌现出来的。但如今东阳木雕深受盗版冲击,青田石雕的主要材料叶腊石已基本采伐光,艺术的后继发展岌岌可危。
    浙江的绘画艺术和瓷艺也十分丰富,如农民家中的灶头画、门神画、秀洲农民画、舟山渔民画等,龙泉青瓷、瓯窑、越窑等。
    浙江的灯彩艺术多姿多彩,“海宁花灯、海盐滚灯、青田渔灯”,号称“浙江三灯”。乐清的细纹剪纸,可在一平方尺内刻400多刀,遗憾的是,现后继无人,剪纸传人越来越少。
    吴露生说,目前民间艺术中,已经消亡和濒临消亡的起码有两三百种,情势十分危急。他认为,民间艺术的流失和消亡,主要是由于民间艺术大都来源农村,在社会转型期,商品化建设对农村思想的冲击,加上农民文化意识的淡薄,一些剧种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的。我省是启动民间艺术保护较早的省份,2002年,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在浙江做试点。近几年来,省政府每年拿出500万用于民间艺术保护,各地市也有不同金额的资金投入。近日,我省在各地市积极展开了民间艺术普查,并且完成了初步的筛选。目前,将有一批最有价值、最需要抢救和保护的民间艺术被列入《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》,呈交省政府批准。据了解,将会有66个项目被初步通过。
    在民间艺术普查中,普查员们无数次痛苦地面对一个又一个民间艺术的消失。有的时候,普查员千辛万苦地联系好人,要去采风,但因为别的事情一耽搁,择日再去时,那个年迈的惟一传人却已经离开了人世,一项民间艺术也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。民间艺术亟待立法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共识。记者了解到,《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条例》正在酝酿中,很快就会出台。
    在《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》里,也提到了要“加快文化立法进程,制定和完善文化法规,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法规体系,把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。加强地方性文化法规建设,按国际惯例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要求,研究建立和完善文化政策法规,形成良好的文化法制环境”。